我知道了
追忆峥嵘岁月 传承会师精神
——新四军与八路军会师白驹狮子口综述•会师意义

两军会师标志着党中央关于“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根据地战略目标的实现。会师后,我军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则闻风而逃,顽政权一下子垮了。据此,我党我军立即着手建立自己的政权,直接任命县长、区长,调整了各乡、保、甲长,各级地方民主政权如雨后春笋一样建立起来。

会师后,经过一年左右的努力,建立了苏中、盐阜、淮海、皖东北、皖东津浦路东、院东津浦路西、豫皖苏边、鄂豫边、江南等抗日根据地,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1500万人,参加各抗日团体的人数达100万人。民主政府本着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公平合理负担原则,制定征收爱国公粮和税收法规,保证了军队与地方党政机关的给养。仅苏中、盐阜、淮海、淮北、皖东5个地区,1941年就征收公粮1.2355亿斤、公粮代金100万元,上述5个地区加上苏南地区,其税收达到5571.6985万元。自给自足,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斗争,再也不靠国民党发饷过日子了。

华中抗日根据地处于南北交通枢纽,它把华南、山东、中原、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联结起来,打开了全国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1938年11月,毛主席讲:“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枪指挥党。但是有了枪确实又可以造党,八路军在华北就造了一个大党。”会师后,新四军在华中也造了一个大党。1941年5月,在盐城成立了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华中局,领导华中的抗日斗争。至1941年底,华中地区的党员发展到11多万人。从此,我党成为华中各地抗日斗争的真正领导力量。

两军会师,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各个击破和消灭我军的企图,为皖南事变后保存和发展新四军创造了条件。会师后不久,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叶挺任司令员,刘少奇任政委,在叶挺到苏北前,由副司令员陈毅代理司令员。部队统一了指挥,加强了力量,使蒋介石、韩德勤“先南后北”方针彻底“破了产”。

顽固派不甘心失败,又制订了消灭我军的毒辣计划,强令华中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好让日军消灭。并调汤恩伯、李品仙等30万大军压向华中,国民党一一二师从山东南下苏北,韩德勤也力图东山再起,向我苏北地区进攻,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顽军虽然来势汹汹,但我军如泰山一样巍然屹立。

国民党顽固派在苏北下不了手,于1941年1月制造了皖南事变,以8万兵力突然袭击奉命北上的新四军军部及其直属部队,造成叶挺军长被扣,副军长项英及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及700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少数被俘),并诬篾新四军是叛军,命令取消新四军番号。对于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我党中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发布了重建军部的命令。以华中总指挥部为基础,于1941年1月25日在盐城重建新四军部,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委。

从此,在新军部正确指挥下,在抗日和反顽斗争中,新四军的力量得到很大发展和加强。至1941年底, 建立了9万人的正规军,4万人的地方部队、50万人的不脱产民兵。所以说,两军会师为保存和发展新四军创造了条件。

两军会师从根本上扭转了敌我斗争形势,使新四军成为华中抗日的中坚力量。两军会师前,苏北的新四军只有7000人,八路军也进入淮海区不久,没有对敌构成威胁力量。会师后,八路军和新四军结合为一体,使我军力量上升到第二位,引起了日伪军的恐慌,连忙调集大批部队进行围剿,日军在华中的力量猛增到20万人。在津浦、平汉、陇海路沿线驻有重兵,企图割断我华中与山东、华北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从而歼灭我军于华中地区。

在党中央和华中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军依靠群众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坚持敌后抗战,搞得敌人坐卧不安。仅1941年, 新四军就对敌作战2391次,毙伤日伪军33073名,俘日伪军20782名,缴获枪支26182支,轻重机枪600余挺,直接威胁着敌人的心脏——宁沪地区。

所以,两军会师的实现,不仅谱写了华中抗日斗争的新篇章,也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以至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上述历史说明,党中央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实现新四军与八路军会师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历史发展方向,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个重大胜利!

(材料由区委党史办  陈海云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