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过个文化年

春联中的“幸福红”

“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随着春节的临近,一副副春联增添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日前,“名家挥墨凝书香,情暖新春送万福”文化惠民活动走进社区、乡村,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家们义务为广大市民书写春联,把浓浓的祝福送给千家万户。

“过大年,贴春联”是中华民族一直延续的传统习俗,象征着吉祥如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法家吴志刚年年参加活动,在他看来,他们送的不仅是春联,更是送文化、送欢乐、送温暖,把党和政府的祝福送到广大群众心坎上。

现场写春联,群众欢迎。书法家们凝神聚气、挥毫泼墨,楷书、草书、篆书等各具书法特色的春联凝聚笔端,“新春落地福生根,好梦飞天勤作翼”“ 一带繁花一路春,千祥盛世千秋业”“爆竹增欢声,春花含笑意”等一副副充满社会和谐、饱含深情祝福的大红春联跃然纸上。

 “写得真是太棒了,比印刷品更有档次、更喜气!”市民陆女士和女儿“抢”到了两副春联,喜笑颜开地告诉记者,她老公是书法爱好者,读小学的女儿平时也在学习书法,这次听说举办活动,就带女儿一起来感受下新春的年味和传统文化氛围。“刚好路过,能领到书法家的手书春联,真的很有福气,很喜气!”市民赵先生领到了一副手书春联,满脸喜悦。由于现场领取墨宝的市民很多,春联墨迹干得没那么快,在空地上,大家都在忙着晒春联,一位市民开心说:“满地红,好喜庆。”

一张张福字,一副副春联,一张张笑脸,道不尽新年的喜庆。用春联传递能量、用春联连接民心、用春联温暖民心,这是美丽的风景线。

 

喜庆中的“传统味”

1月19日上午,小海镇徐南村村部门前人头攒动,歌声笑声连成一片。该镇文艺宣传队拉开春节送戏进村的帷幕,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歌曲、舞蹈、相声、小品等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据该镇文化站站长丁荣喜介绍,今年春节文艺宣传早安排,目的就是要确保文艺宣传队村村到、村民个个能看到戏。

 从腊月二十开始,该镇组织开展了打乒乓球、下象棋、掼蛋等比赛项目,激起了众多爱好者的兴趣,营造出春节的浓烈氛围。春节前夕,该镇还组织开展写春联、送春联、广场舞、青歌选拔赛等活动,让群众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从大年初一开始,该镇将组织开展新春大拜年活动,对部分烈、军属和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进行登门慰问,表达党和人民拥军优属的深厚情怀,激发人们奋发进向上的斗志。  

不止小海,从城区到乡村,每个角落都沉浸在新年的喜庆中。年味渐浓。我们等待着大中街道的喜庆锣鼓、龙腾舞狮、花船花担、秧歌莲箱、人偶蚌仙,走上街头,让城市有了年的声音。“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也许,我们合家团圆的时候,应该接受梅花湾的灯会邀请,去看璀璨星空下舞动的灯的海洋,一定十分美好,收获“鼠”不尽的热闹和温暖。

“我很幸运,遇上了好时代。”画展,区文化馆每年都搞,但刘卫兵是个新人。这位乡镇美术老师近年偏爱与对水彩人物和风景的练习,尤爱学习关氏水彩人物和约瑟夫风景画法。从粉墙黛瓦的皖南到雄奇险秀的庐山,从淳朴厚重的沂蒙到壁立千仞的太行,从辽阔的滩涂到风雅的扬州……走过很多地方的他,还是觉得家乡美。新年,他最大的愿望是创作一组关于大丰题材的作品。

那些有着乡愁记忆的文化活动总令人期盼。而一批有质量的文化活动的陆续开展,营造出了和谐欢乐、文化气息浓郁的新年氛围。

 

寒假中的“千字文”

我们都羡慕老师的假期。而随着“寒假每日千字文”微信群的悄然诞生,一群老师过年有了新方式。

微信群的发起者是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陈慧君。“促进我们更好地学习、反思,培养大家贵在坚持的品质,从而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在实小近5个月的校长工作经历,陈慧君越来越感受到老师们对专业成长的不断需求。在她看来,专业成长,不分年龄,不分男女。老师需要成长的平台,而校长的引领不可忽却。

有了牵头人,不少教师跟随。不是一个学校的,不是一个学科的,但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坚持读书、写作,让寒假的每一天都充实。这当中,有的老师已经50多岁了,但克服了种种困难,每天都在挤时间读写;有的老师脚上还打着石膏,却总准点交上自己的学习感悟。

“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有幸认识了一群优秀的同行者。我定当坚定我的步伐,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期待在前行的路上能与美好的你们相会,更期待与更好的自己相遇。”龚爱凤老师说,一呼一吸的规律其实是不能违背的,写作其实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混乱的思维,更好地思考所学,思考生活,以便得出更好地解决现实难题的方法或领悟生活中的道理。

逼自己一把,利用群体的力量,帮助自己克服惰性,做更好的自己。这样,才有可能做更好的老师,开学才能更从容些。群里的老师因此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寒假开始到现在,老师们重读《课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打开了新教育的一扇窗。

“开始有点不习惯,但慢慢好起来了。这是一种乐趣吧。”怀揣着理想,付诸于行动,生成的是思想。做一根思想的苇草,提升教育的境界,这种行走的方式,是文化的回归,从容而美丽。

我们相信,书香浸润、新风扑面的过节方式,会愈发被人们认可。年俗还是那个年俗,但被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涵,情谊依旧,喜气依旧,年味更足。

 

民俗中的 “鼠文化”

人喜盛世,鼠兆丰年。2020年是农历庚子鼠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与“鼠”有关的文化。

民间有“鼠咬天开”的传说。天地之初,混沌未开,是老鼠把天地咬破,使气体流动,产生阴阳。老鼠因此成为开天辟地、生育万物的子神。子鼠是阴极的象征,出现在腊月至正月,正是除旧布新、送阴迎阳的时刻,具有祛灾纳吉的象征意义。现在,原生态的年节民俗鼠文化逐渐演变发展为祈求福、禄、寿、喜、财的吉祥文化。

鼠戏。在我国戏剧舞台上,演员们表演的鼠戏也是五花八门,饶有风趣,譬如宋代的故事戏《五鼠闹东京》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民间艺人们表演的鼠戏,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如东晋时期,民间就有“老鼠推磨”“老鼠荡秋千”的鼠戏表演。到了清代,鼠戏更为盛行。

鼠谚语。民间流传着不少与鼠有关的谚语,如“多鸣之猫,捕鼠必少”“大猫头,老鼠尾”“老鼠看仓,看得精光”“小老鼠捉光,大老鼠惊慌”等。这些谚语虽语言朴实,却寓意较深,读来颇有韵味。

鼠诗。在浩瀚的诗海中,有一些咏鼠的诗句,如唐代杜甫的“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唐代柳宗元的“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唐代刘禹锡的“忽闻饥鸟一噪聚,瞥下云中争腐鼠”、宋代陆游的“贾勇遂能空鼠穴,策勋何止履胡肠”等,吟来趣意盎然。

鼠歇后语。在我国无数歇后语中,很多与鼠有关,如“老鼠看天——小见识”“老鼠掉进米缸里——因祸得福”“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出洞的老鼠——东张西望”“老鼠逗猫——没事找事”等。这些歇后语诙谐风趣,令人过目难忘。

鼠画。古今画家很少喜欢画鼠,但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老鼠却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他所画的《老鼠与油灯火》构图简洁凝练,形象鲜明,油灯画在左边,油芯上的火焰似被微风吹拂,画的右下侧是一只老鼠,形简意足,画尽了老鼠机敏伶俐的特点。

胡勤荣 / 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