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续写法治公安建设新篇章
——区公安局狠抓执法规范化纪实

本报记者  袁梦秋   通讯员  吴志鑫

 

一民之轨,莫如法。执法公正是公安机关不可动摇的生命线,执法规范化建设之于公安工作,既是基础工程,更是推动支撑。近年来,区公安局秉承抓队伍必须抓执法、抓执法就是抓队伍的理念,全面完成执法办案“三个中心”建设,持续完善“332”执法监督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推动执法管理再上新台阶。

 

坚持以人为核心,提升法治素养

 

一直以来,各地挑衅民警执法权威的恶劣事件时有发生。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不可避免地接受公众“摄像头”的全方位检视。一线执法民警既有可能面对流血流汗的危险和困难,也有可能身处被舆论误解、误读而委屈流泪的处境。

为了从根本解决这类问题,牢固树立民警法治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该局多次召开党委会、办公会,专题研究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前来授课,深入解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法治工作的精神内涵,详细讲解现场执法以及侦查办案过程中的标准和规范。同时,积极将法治文化融入到平安文化建设中,组织开展法治文化月活动,真正让民警将公平正义当作每一起执法办案活动的价值追求。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该局把抓教育、抓培训、抓提高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多途径、全方位为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提供支撑。今年以来,组织了6批共700余人次参加法律知识测试,重点考察民警对应知应会、现场执法标准法律知识、“两个程序规定”的掌握情况,不断提升法律业务水平,在全局营造了浓厚的学法氛围。同时,定期召开举办法制员例会、“周末大讲堂”、案件办理培训班等活动,分层次对查案领导、法制员、办案民警进行轮训,有效提高执法主体能力水平。

 

坚持以机制为抓手,提升执法效应

 

如火如荼的执法规范化建设热潮中,每一位民警都亲身体验着一场全方位的执法变革。信息化在规范执法各项工作中的全面渗透,给民警的日常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该局已投入40余万元,为全局16家派出所、11个交警中队近300名民警配置配齐执法记录仪,建立办案区远程监控系统和视频指挥系统,从执法源头接处警直至人员审查结束,通过文字、音像以光盘刻录的方式,对现场执法、案件办理等执法行为进行记录归档,确保全过程留痕,实现可回溯管理。同时,为警车安装4G传输设备,搭建具备现场实时传输、储存回看等功能的音视频管理系统,并配备2名专职巡查员常态化开展网上巡查监管;自主研发建成智能化执法管理平台,坚持人工、智能相结合,对今年以来全部7556起案件、警情实现全程跟踪监督,实现数据实时分析、办理实时提醒、问题实时预警,有效发现、研判和预防执法问题。

为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该局将法制部门职能整合调整为刑事案审、行政案审、执法监督三支专业队,制作办案中心工作流程图、刑事案件办理流程图和执法监督工作流程图,进一步强化专业审核、专业把关、专业出口的职能;明确所有刑事案件全部进“三个中心”办理,法制部门提前介入,负责强制措施的审核、提请批准逮捕、移送起诉、补充侦查、撤回起诉等工作,实现侦诉分离以及案、人、物的扎口管理,切实解决了案件受理底数不清、办案质量良莠不齐、案件移送出口混乱等“燃眉之急”。

 

坚持以集约为导向,提升保障水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视频侦查技术已成为继刑事科学技术、行动技术、网络侦查技术之后的第四大侦查技术领域。

该局大力推进通案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视频通案制度,对案情简明、证据确实充分的行政案件,一律通过视频指挥系统进行通案,审核审批实现网上单轨制运行,避免办理一起简单行政案件来去反复浪费办案成本,8月试行以来,已视频通案60余起,有效提升基层办案效率。

在该局办案中心,以远程监控系统、一体化信息采集、红外感应设备等科技装备为载体,创建了一套以智能手环为纽带的智能化办案机制,确保从犯罪嫌疑人进入办案区登记到最终离开,全程进行标准化、闭环式、可回溯管理。尤其是年初投入使用的新丰办案分中心,以智能物联技术实现人、案、物的关联,打造112执法监督体系,先后有70余家外县市公安机关前来观摩交流,成了远近闻名的高标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公安执法千头万绪、内容繁杂。公安机关能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仅关乎社会稳定大局,更是关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区公安局化压力为动力,凝心聚力,集思广益,提出了执法为民的治本之策。规范化建设中开启的执法时代,正满怀信心迎接未来更加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