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榫卯千年
——江阴小记者走进鲁班工坊
□周宇津
近日,江阴小记者们齐聚鲁班工坊,展开了一次精彩纷呈的榫卯工艺探秘之旅。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智慧和工匠精神。
随着小记者周熙雯的一声“榫卯万年牢”,探秘之旅正式拉开帷幕。她生动地介绍:“不用一颗铁钉,仅靠榫卯工艺,便可做到扣合严密、间不容发、天衣无缝。这一工艺也成了中式家具的灵魂。今天,我们来到鲁班工坊,一起来探寻榫卯工艺的精巧,感受中华文明的智慧。”
走进工坊,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小记者曹一洋就被各种珍贵的木材吸引住了目光。他兴奋地说:“我今天见到了各种珍贵的木材、精巧的工艺,让我大开眼界。”孩子们仔细观察着每一块木材的纹理,听老师傅讲解木材的特性和应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工匠技艺的精妙结合。
江阴高新区山观实验小学小记者徐艺丹则被榫卯结构的复杂性所深深吸引。“从简单的连接到复杂的构造,我见证了榫卯结构在木工作品中的神奇应用。”她边说边兴奋地触摸着老师傅刚刚拼接好的木件,脸上写满了惊叹与钦佩。
“榫卯连接的不仅是木材,更传承着文化与智慧。”江阴高新区实验小学小记者陶一铭感慨道。孩子们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动手体验了榫卯结构的制作过程。每一次拼接,都让他们更加理解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巧思。
在体验活动的最后,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小记者王鑫完成了自己制作的一把椅子,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做了椅子,很有成就感!”他和其他小记者们一起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这次鲁班工坊的探秘之旅,不仅让小记者们深入了解了榫卯工艺的精妙与奥秘,更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工匠精神的传承。这些小记者们用他们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为榫卯工艺注入了新的理解与热爱,成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在心中埋下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的种子。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