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03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专版
2020年03月23日

这次,农民的咨询电话再也“追”不到他

3月的春风吹拂大地,后白镇种植大户窦永敏的梨园里,梨枝上已打出许多花苞,3月底,这50亩雪白梨花就要惊艳亮相了。

17年前,在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糜林的指导下,窦永敏种下了这片梨园。现在,这片梨园年产值50万元。“新的梨苗已经种下,正等着糜主任来检查,他却不在了。”说到此处,窦永敏的眼眶已经红了。

他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家父糜林,因重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18日20时40分在句容逝世,享年57岁……愿他在天堂没有病痛,也感谢一直以来关心我父亲的亲朋好友。”2020年 2月19日上午9点,女儿糜蓉在糜林的微信朋友圈发布这一噩耗,牵动了无数糜林曾帮助过的农民、合作过的专家学者的心。

糜林,中共党员,1963年8月出生于江苏丹徒,1987年自江苏省农校林学专业毕业后,主要研究梨、草莓、葡萄、甜柿、樱桃等应时鲜果的标准化种植技术,并采取集中讲解、田间示范、示范园辐射等方式向当地农民乃至全国农民推广。

33年来,糜林培养了精品梨种植户150户、无花果种植户400户、水蜜桃250户等,累计1098个农户,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每年净增社会效益3000万元,先后荣获镇江市优秀共产党员、镇江市人民奖章等多项荣誉,是我省著名的果树种植专家。

住院前一天,糜林还和研究室的同事们讨论梨、葡萄和柑橘等水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工作,许多手头的工作也没有交接。“前段时间,糜主任发现了一种甘甜的青皮梨,特别高兴,还想着带回来研究种植。”多年同事、镇江农科院果树研究室副主任万春雁回忆。可是,突如其来的疾病却让糜林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永远的离开了。

糜林的丧仪十分简朴低调。丧仪上,他曾服务过的农民朋友来了,指导过的农业科技人员来了,帮助过的农业合作社成员来了……由于正值疫情防控时期,大家没有去灵堂吊唁,只在门外徘徊片刻即离去,雪白的花圈却排满了小区的围墙。因为疫情,更多的人通过打电话、微信、QQ、微博、公众号等方式在为这位农民的“朋友”送行……

3月的春风依旧有些寒意,镇江农科院试验田里的樱桃该剪枝了,草莓园里还在挂果,梨树已经打苞……站在父亲曾经洒下无数汗水的地方,糜蓉流着泪说:“父亲去世的许多天里,一些不知情的农民依旧打他的电话请他上门指导,我告诉他们,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他是农民最忠实的朋友

糜林是时代楷模赵亚夫的得力助手、镇江市农科院“亚夫团队”的重要成员,从业33年来,农民需要什么,他就研究什么。

糜林是农家子弟,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用一生服务农民,不仅是对窦永敏,每到一个农户家里,糜林都会留下自己的电话,对每一位找到他的农户,他都竭尽所能的帮助和指导。

据窦永敏回忆,17年前,他从单位下岗,苦于没有一技之长,便想在农业上寻点“门路”,也就是那时,窦永敏认识了糜林。从选址,到选种,再到后期梨园的管理,糜林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在糜林的指导下,窦永敏成为了闻名全国的示范户,带动了周边许多农民致富。

糜林也十分欣慰,窦永敏的梨园几乎是研究所试验田里梨园的翻版,“从枝条走向到排列布局,几乎一模一样,所以这片梨园销售非常好。”万春雁介绍。

“4年前,我在上海开刀住院近半年,梨园没人管,糜主任天天义务过来指导工人修枝、施肥,那一年,梨园不但没有损失,反而增产了。”窦永敏回忆。

糜林痴迷于农业技术研究,在农田里的每一条结论、每一个发现,他都会详细记录,并标注上时间和地点,以便来年对比研究;他生性淡薄,不善交际,也从不拿农民一分一毫。

“我记得好多年前,天都黑了,工人都下班了,糜主任就打着手电筒在田里教我怎么剪枝。”大卓姐妹桃园的王巧娣回忆。等到修剪结束,天已经全部黑了,王巧娣留糜林吃个晚饭,糜林拒绝了。

如今,那片原本杂草丛生的岗坡地上,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桃子,在南京、镇江一带闯出了名气。一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来采摘观光的消费者络绎不绝,桃子不出门就能销售一空,每年产值高达30万元。

“去年夏天我家葡萄园里估计得有50度,热得不得了。糜主任在我家园子里一待就是1小时,出来的时候,衣服上都结盐斑了。”华阳街道戴家边村村民戴国平回忆。戴国平与糜林已经相识30多年,戴国平说:“我种葡萄的技术是糜主任手把手教出来的。”

多年来,糜林积极开展科技普及和农民培训志愿服务,成了农民心中“信得过的人”。用戴国平的话说,糜林一点儿也没有农业专家的架子。“有问必答,碰到难解决的问题一个电话他就来了。”戴国平回忆,“他每年都要来三四次,特别是到发芽、打药、修果的技术节点,我们不请他都要来。”

每次去农户家里,糜林都会带着剪刀、锯子、农用靴、草帽等物品。这些物品,陪伴了糜林30多年为农服务之路。为糜林整理遗物时,万春雁为他选择了3样物品放入棺内:剪枝用的锯子、剪刀和2本日文字典。

早年间,糜林曾跟随赵亚夫的脚步前往日本佐贺县果树试验场研修。回国后,借助那2本日文字典,糜林翻译了许多日本农业种植资料。万春雁介绍:“糜主任的日文非常好,他学习日本最先进的标准化种植技术,并教给了我们的农民,许多农民因为糜主任走上了致富道路。”

他走了,农民会记得他

糜林的手机里有上千个农户电话,平日里,不管是深夜还是清晨,农户打来的一定会接。由于起病急,即使在确诊后,糜林还给同事发消息叮嘱葡萄基地、青梅园的剪枝工作,直到陷入昏迷,他才停止工作。

“糜主任是我们的领导,更是我们的老师。他还有3年就退休了,生前和我们聊天时提到过,退休了还要继续干的。”同事单延博回忆。

糜林的办公室里,近10本厚厚的工作笔记被摆放在案前,仿佛在等待主人的翻阅。笔记里,2019年12月休息了2天,2020年1月休息了3天,其中有一天是为90多岁的老父亲祝寿……除此以外,各类果树在各个季节的养护方法,却记录的十分详细。

如今,糜林走了。研究室的同事们珍藏着他的笔记,“现在下试验田的时候,我就翻翻糜老师的笔记本,学习他的经验知识,他耐心的教导还是回荡在我们耳边。”万春雁介绍。

糜林载誉一生,获得数不清的荣誉和奖章,科研成果也是硕果累累,是我市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的果树专家。他去世后,无数与他接触过的农民、科研学者等都发表了悼念留言:    

“斯人已逝,后来者奋斗不止,续期心愿。”

“糜林同志的一生潜心科研、服务农民、培养人才,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普通农业科技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情怀!”

“做实事儿,为老百姓服务,大家都会记着你的好。”

“糜老师指导过我的果园,一说起生产技术,就充满激情,毫无保留!这么好的一位专家,说走就走了,是我们农户巨大损失!”

……

“糜林同志是我院的优秀共产党员,是‘亚夫精神’的优秀践行者,是我市的优秀农业专家,是广大农民的贴心朋友。糜林同志的离去,不仅是家庭的重大损失,也是单位的重大损失,还是农民的重大损失,我院将深入开展向糜林同志学习活动。”镇江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孙德举说道。

得知多年的得力助手去世,赵亚夫十分痛惜,30多年前糜林跟他学习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在接受《镇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赵亚夫这样评价他:糜林是位实干型的专家,他既能讲给农民听,又能做给农民看,他是农民的朋友,农民都信任他、愿意跟他学。赵老表示,糜林走了大家都很扼腕,他的离世是我省农业界的重大损失。

                          周雪菲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