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4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8年04月17日

“山” “城”两翼齐飞

宝华探索融合发展之路

近年来,宝华山景区坚持在旅游开发中保护环境,在传承中挖掘景区历史文化,在经济发展中惠及百姓,景区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担起生态环境保护的重担

“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今年冬天,一张张“雪山古村图”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火起来,白雪皑皑的山峰环抱古色古香的村落,俨然是众多网友心目中的“香格里拉”,这得益于宝华山景区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绿色开发的理念在宝华落地生根。许多专家学者来古村考察后都认为,古村巧妙的利用了景区闲散之地,融入景区佛教文化,使古村与古素庙宇相呼应、相得益彰,不仅使原有的生态得到保护,也提升了景区周边形象,留住了前来观光的游客。从2013年以来,宝华镇先后投入3.5亿元,启动了千华古村、丁沙地、幽溪谷、佛阁等一批新的景点建设。

几年来,宝华山景区在环境保护上投入数亿元,用于植树造林,修复生态,搬迁200多户周边居民,修建千余米治山水渠,使景区排灌设施更加完善。同时,组建了一支50多人环境保护队,加强对山水树林的保护,正是得益于良好的生态保护,如今宝华山爆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森林覆盖率达92%,古木参天、叶稠荫翠、根株蟠结、绿草茸茸、落英缤纷,成为长三角有名的天然氧吧,成为南京、镇江、上海等地游客养生休闲的首选地。

下好挖掘民俗文化的先手棋

在2017年11月的“驻华外交官江苏行”活动中,巴西驻上海领事馆一等秘书马丽在千华古村体验了画糖画、听唢呐、跳民族舞和观看京剧等中华传统民俗后,她表示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想要更多地了解它。正是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让新时代的宝华成为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千华古村将乾隆六幸与市井文化、秦淮文化、佛教文化相融合,具有观光旅游、生态休闲、特色文化体验等功能,再现300多年前的民俗风情。此外,景区内坚持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节庆, 开展“冰雪文化节” “花山古庙会” “夜艳花山” “泡山节”以及千人瑜伽、泼水节等活动,一份份文化大餐让游客大饱眼福,景区成了永不落幕的“舞台”。 

宝华山景区丰富的文化产品使其避免了“千景一面”“千景一色”的窘境。宝华山立足本地资源,打造地方文化牌,比如景区聚集了本地乡土文化,比如传统的玩花船、扎灯笼等非物质文化项目,受到游客的热烈欢迎,也吸引了更多当地农民参与。景区成了农民的精神乐园和增收致富的场地。据统计,全镇有500多农民常年在此景区内从事各类文化产品的推介,收入近百万元,同时,一些文化旅游的纪念品也随之产生,受到旅客的青睐。

做好宜居宜业宜游的文章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宝华乘着“宁镇扬一体化”东风,依托紧邻南京仙林核心区域优势,按照“山和城”的“一体两翼”的总体布局,充分发挥宝华山生态优势、宝华新城的宜居宜业优势,着力打造创新创业的“洼地”“宁镇扬一体化”先行示范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镇经济的腾飞,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宝华镇按照“整合产业、整合功能、整合要素、提升品位”的总体定位,城市配套日臻完善,旅游环境日趋成熟,正逐步展现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新城的魅力新姿。

全镇持续通过载体建设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相继建成博济智慧城市、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6个科技园和8万平方米创业创新载体,创成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大学生创业园1家。为进一步拓展空间,宝华镇党委、政府也率先提出“退二进三”战略,将宝华新城核心区内的企业移址搬迁,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腾出新空间。现在,该镇已逐步完善宝华新城总体发展规划,展开了新一轮的“腾笼换鸟”行动,明确了以运动健康、科技创新、生态宜居为主导的产业定位,产业结构也日益优化,该镇更是以“智慧悠谷、仙东绿郡”为目标,沿仙林大道和汤龙路为轴线,建设“L”型生态智慧小镇,构建“一区一带六园”空间布局。

随着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和宝华山的历史底蕴的进一步挖掘宣扬,宝华人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逐步增加,文化自信全面提升。全镇百姓自发组织当地的10多个非物质文化项目来景区表演,向全国各地的游客展示了宝华的人文风貌。

     欧阳若晨 胡雅洁 王欣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