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4月24日

追忆老书记曹仕卿

本文字数:3540

◆文/图 于生銀

 

曹仕卿

 

1970年3月,泰县县委作出决定,调泰县农工部部长曹仕卿到大伦公社担任党委书记。曹书记接到通知后背包一打就骑着自行车前来报到。消息一传出,干部社员奔走相告:曹书记又回来了!

 

经常到基层走访

 

曹书记是大伦人,新中国成立前在大伦一带打过游击,担任过大伦区委书记。

回到家乡后,曹书记天天骑自行车下乡,今天奔这个村,明天去那个村,逐村走访,跑遍全公社22个大队、162个生产队。遇到老战友,他就像出嫁的姑娘遇到娘家人,拉起家常来滔滔不绝。

一个多月,曹书记拜访了一百多名老战友、老同事、老朋友,召开了二十多场座谈会,耐心听取各方面的情况反映。

通过座谈走访,曹书记高兴地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伦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但是发展的速度不平衡,有些村仍然比较落后,高沙土田块多、龟背田块多、低洼田块多、废沟死塘多,土地零乱,路道弯曲,全公社共有一万多亩高垛田,这些田块遇旱不能抗,遇涝不能排,产量低而不稳。少数生产队粮食不能自给,还要吃国家的统销粮。

回到公社,曹书记把收集到的情况向党委一班人做了反馈,引导大家围绕如何以实际行动学大寨赶河横、如何改变大伦和发展大伦的主题广泛讨论,依靠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拿决策。最终达成共识:党委一班人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认清形势,理好思路,迅速行动,展现作为,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借力全国农业学大寨的热潮,带领群众踏踏实实地把大伦的事情办好。

 

率领群众绘蓝图

 

20世纪70年代初,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的各地农业学大寨运动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曹书记抢抓机遇,迅速谋划:大伦公社的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要想彻底改变小农经济的落后面貌就必须有大手笔。他在统一党委一班人的思想时激情洋溢地说:“我们这班人不展现作为,不付出代价,学大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如果几年之后全公社山河依旧,我们必然上愧对党组织,下愧对父老乡亲。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只有一条,用大寨人、河横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打好农田基本建设仗,叫河水让路,叫高垛田低头。”

党委一班人的思想统一之后,曹书记随即着手描绘蓝图。由水利部门牵头,成立水利建设专门班子,逐大队、逐生产队进行河道丈量和测算;接着几上几下地论证,拿出水利建设的五年规划初案;然后请泰县水利局、扬州地区水利处的领导和专家到大伦会商;最终拿出大伦公社农田水利建设五年规划:开挖河道5条、南北向排降沟6条,削平高垛田8000亩,填平废沟死塘650个,净增土地950亩,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粮田12000亩。

说了算,定了干。1973年下半年,大伦公社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拉开序幕。首先开挖大伦河中段,八千多民工肩挑畚箕,手拿大锹,意气风发地开赴工地。曹书记亲自担任工程总指挥,他在誓师动员大会上作了动员报告,4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登台表决心并立下军令状:一个月拿下正河方,20天打扫战场回后方。水利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头如潮,号声连天,你追我赶,一片大干快上的喜人局面。

曹书记和党委一班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民工吃在一起,干在一起,住在一起。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大家起早贪黑,紧张快干,工程不但进度快,而且质量好。原计划50个工日的工程仅用了40天就竣工了。

1974年冬天,干部社员会战大伦河北段、响堂河西段;1975年、1976年冬春,干部社员疏浚伦北河、伦南河;与此同时,开挖东一沟、东二沟、东三沟和西一沟、西二沟、西三沟。一仗接着一仗打,干部群众精神振奋,越干劲头越足。

五年大干,面貌大变,大伦公社的农田水利建设成绩辉煌,不但赢得了泰县县委、扬州地委领导的充分肯定,而且被评为先进单位,成了扬州地区水利建设的一面红旗。

 

放手培养干部

 

资历深、经验足的曹书记是大伦公社的元老,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思想不保守,注重培养干部,有意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挑担子、受锻炼。他推荐和培养的干部有很多,戴永久、管承亮、周桂芳、夏义勤、朱宏金、游积根、游有祥、缪桂喜等人都在此列。

青年干部戴永久调到大伦公社担任曹书记的副手之后,一老一少配合默契。戴永久处处尊重曹书记,始终与党委同向、与书记同心。曹书记也很喜欢戴永久,注重培养他,把他分到行政规模最大、矛盾和问题最多的缪埭大队蹲点。戴永久在缪埭大队拜老党员、老干部和其他群众为师,不摆架子,真心和老百姓打交道,踏踏实实了解实情。第一手资料到手之后,他对全大队的问题进行梳理,把老百姓呼声最大的热点难点问题排出来并列入议事日程。随后会同大队党支部一班人一个碉堡一个碉堡地攻,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他和公社农技员陈昌富一起先后解决了缪埭大队班子不团结的问题、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还有4个生产队的渠道灌排问题、低产田平旱改水问题。

戴永久把缪埭大队的问题处理得逸逸当当,该大队很快由后进一跃而为全公社的先进典型。曹书记认为戴永久有能力、有水平、有魄力,能独当一面,于是积极向上级组织部门推荐他。两年之后,戴永久接了曹书记的班。

 

自己打扫办公室

 

当时公社机关配有一名公勤员,负责浇开水、送通知、打扫会场、张贴标语等工作。曹书记调过来后,看到公勤员每天早上要起早浇会场上用的水,还要帮干部打扫宿舍、清扫会场和露天广场,非常辛苦,他看在眼里,疼在心头。有一次他跟几个负责人商量:公勤员应该负责公共场所的卫生,没有打扫干部宿舍的义务,今后干部宿舍的卫生必须自己包干。这个规定大大地减轻了公勤员的工作量。

曹书记整天忙于工作,公勤员黄来永有时趁他出门时偷偷打扫书记办公室,有一次被曹书记遇到了,他严厉地说:“来永同志,你怎能这样做?不让你打扫干部宿舍是我提出来的,你是公勤员,不是私勤员,今天跟你打个招呼,下不为例。”

 

饭桌底下捡米粒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伦公社机关食堂凭票吃饭,服务对象不单是机关干部,还包括供销社、卫生院、营业所、国营商店的职工,甚至还包括职工上学的子女。

有一天中午,曹书记跟几名职工和学生一起用餐,坐在旁边的一个小孩子嘴边掉下几粒米饭。惜粮如金的曹书记等到这名小学生丢下筷子离开饭桌后,弯下腰把地上的饭米一粒粒捡起来送到嘴里。随后他对在场的干部职工语重心长地说:“粒米皆从辛苦得,一粒米是用七斤四两水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社员的劳动成果,孩子们不懂事,家长要教育引导,让他们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书记的一席话说得在场的干部职工连连点头。

 

徒步进村看现场

 

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只有少数人有自行车,大小队干部到公社开会、到大队看现场,甚至到姜堰开会基本上都是靠两条腿,很少有人骑自行车。

曹书记是工农干部,他非常了解基层、关心基层、体贴基层。公社召开现场会时,为了照顾没有自行车的同志,他一般都要求办公室通知大家到公社集中,让少数骑自行车的同志把自行车停放在公社,大家一起往会议现场走。曹书记走在前头,他迈着矫健的步伐,大步流星地往前走,从这个村到那个村,始终和大家一起步行。社员们见到老书记带领三级干部徒步看现场,纷纷竖起大拇指连声夸赞:“曹书记真不简单,还是当年那个样!”

 

亲自给我下任务

 

大伦公社党委在抓好农副业生产的同时,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由于常抓不懈,因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县委准备在计划生育广播会上由大伦公社的曹书记介绍经验。

这个材料由谁写呢?曹书记开始在头脑中物色人选。一天上午,公社办公室的霍立生主任说:“小于,曹书记要我们两个人马上到他那儿去一下。”我们很快来到书记室,只见戴着眼镜的曹书记坐在那儿看报纸。见到我们,他把眼镜一摘说:“小于同志,我交个任务给你,县委准备召开计划生育广播会,会上要大伦公社作介绍,这份材料由你执笔,请霍主任把关,三天之内写好后送到县委办公室过堂。”听了曹书记的话我愣了一下,心里直嘀咕:“写典型材料,我可是大姑娘坐轿子——头一回,这个任务我哪能完成!”于是回答道:“曹书记,这么重要的材料还是要请霍主任执笔,我来抄写”。听我这么一说,曹书记有点生气了,态度严肃地说:小于,现在是听你安排还是听我安排,让你写这份材料,对你来说是一次锻炼。年轻人不接受锻炼哪能成长呢?老霍,这个事儿就这么定。”接着曹书记对材料的要求和思路作了交代。

我接受任务后,找到分管计划工作的周桂芳主任,请她把相关情况作了介绍,然后关起门来爬格子,写了一天半夜,拿出初稿,呈请霍主任把关。经霍主任修改后送到曹书记那儿,请他斧正。他老人家眼镜一戴逐字过目,对几处作了改动。第二天上午九点钟我把材料送到县委办公室,在那里,我非常紧张,生怕材料通不过,县委办公室的一位领导看了一遍之后对我说:“这份材料是你写的?”我点了点头,他说:“材料写得还可以。”然后从头到尾反复进行了推敲和修改,定稿之后让我抄了一遍。回到公社,我把材料呈送给曹书记,这时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大伦乡1974年的农田水利建设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