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7月17日

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 机构为补充

我区全方位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新格局

本报通讯员 李宾

本文字数:1298

据统计,我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22.6万人,占总人口的28.9%。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我区大力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队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服务工作整体水平。

持续推进,居家养老遍布城乡社区。一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截至2018年底,我区共建成2家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建成“一键通”为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成普通型居家养老服务站141家、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7家、老年人助餐点125家、老年人助浴点2个。二是加强社区服务用房建设。总投入5.5亿元的中天养老社区,是泰州市唯一一家已建成的智慧化适老住区。三是开展社会化运营试点。2018年,我区选择19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城区7家老年人助餐点开展社会化试点运营,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

加大投入,机构养老不断发展壮大。一是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提档升级。按照“三有三能六达标”的要求,先后投入3800万元,全面实施镇敬老院提升工程。二是大力实施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大整治,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大转变。三是加大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事业。通过政策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建设方兴未艾。四是积极开展公办民营试点。在全区16家敬老院增挂养老服务中心牌子的基础上,推进公办养老机构转型。

部门携手,医养融合已成主流趋势。民政部门加强与卫健部门的紧密合作,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一是开展医养签约服务。以16家农村敬老院、爱华养老院为代表的养老服务机构与靠近的医疗机构签约,就近就医,定期巡诊。二是引导医疗机构转型。支持官庄等非建制镇卫生院依托自身卫生资源和技术优势,将富余资源和闲置床位改造成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向医养融合领域流动。四是开设老年病区。在姜堰中医院率先设立老年病科,为长期卧床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照护。

完善政策,养老服务得到有力保障。一是建立高龄老人“尊老金”制度。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每月发放50-300元的尊老金,全年发放尊老金2300多万元。二是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合作,实施“安康关爱行动”惠老意外伤害险项目。三是实施养老护理补贴制度。对年满70周岁以上的特困人员、低保、重点优抚对象等6类失能老人发放“机构托养券”“社区照护券”“邻里互助券”等服务券。四是加大公共财政的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助餐点、老年人助浴点等养老服务组织,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五是认真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加强培养,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壮大。一是加强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强化专业教育、在职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其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社工队伍。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三是落实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初级、中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在养老机构护理岗位连续从业2年以上的护理人员,按500-3000元/人的标准给予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补贴,对连续从事养老护理岗位工作满5年的中专、大专及本科院校养老护理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分别给予8000-15000元的一次性入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