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7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仙女庙
2017年07月05日

江都会馆知多少(下)

余清利

清朝中叶,江都会馆一时众多,大多数由外省客商所建。这些会馆的兴建,一方面是当时江都商业繁荣的结果,一方面也适应和推动了商业交易的发展,使当时的江都商业市场相当活跃。

推究江都会馆兴起的原因,因素较多,总而概之,有这么几点。一是仙女庙的地理位置优势。当时,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仙女庙位于运盐河边,成为水陆交通的咽喉要道、南来北往船只的必经之地,路途遥远的外省客商便以仙女庙作为理想的货物中转地。如此时间一长,这些客商需要有一个歇息之处,便在此兴建会馆。二是经济的繁荣。清康熙至乾隆年间,江都米木业迅速发展,仙女庙成为南方木材和里下河地区大米的集散地,一度成为苏北最大的木材中转市场和著名米市。与此同时,南北杂货、茶食酒肆、钱庄当铺等行业也随之兴起。这使得南北客商聚集于此,各省客商需要借助会馆互通商情,维护同乡和同业利益。三是处理商业事务的需要。商业交易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商业上的争议纠纷,为了处理这些争议纠纷,客商也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另外,会馆相当于商人的自治机构,对内规范商业行为,对外加强竞争实力,从而提高抵抗商业风险的能力。

从建筑上看,江都会馆大多规模宏大、精雕细琢,有些甚至极富艺术表现力,或雕人物,或刻花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从功能上看,会馆一般建有戏台、广场、串楼、大殿、厢房等。每逢节日或庙会,各会馆戏台以演戏助兴,供人们观看娱乐。每当此时,客商和家属以及邀请的宾友登串楼观赏,寻常百姓则聚于广场观看。大殿作供奉祭祀之用,如湖北会馆供奉大禹牌位、徽州会馆供奉朱熹塑像。而厢房则用于客商和家属起居生活,还兼作招待宾客。由此观之,江都会馆将建筑艺术与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可谓构思独特、设计巧妙,不禁令人心生赞叹。

岁月荏苒,时光如梭。据载,光绪末年,“禁米出口,米业遂微,木业亦远逊以前”。江都会馆因商而兴,也必然随着商业衰败而走向末路。后来又因战争毁坏、人为拆除等因素,会馆均已不复存在。尽管如此,江都会馆的昔日辉煌仍然萦绕在人们脑海中,成为江都人那一段抹不去的美好回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