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3月01日

喜欢拉丝胡的“先生”

■ 赵 姐

 

徐敏初今年67岁,老家在黄营镇沈荡村。

上小学三年级时一个冬天的中午,走在上学路上的徐敏初,无意中看到一位乞讨的老人抱着一把丝胡(方言,二胡)坐在村外的草垛子边歇息。老人虽然脸色灰暗,邋里邋遢,可是当琴弓一碰到琴弦的时候,他整个人立马神采飞扬起来。

那次偶遇之后,徐敏初开始有意无意地接近老人(那时老人暂住在村外一间废弃的房屋里),给他送馒头、送旧衣服。

老人一高兴,就会拉上一段丝胡。

有一次,老人破例把丝胡借给他带回家玩一晚上,徐敏初开心极了,他一直拉到半夜,可是丝胡发出的都是“吱咕吱”的单调声音。

第二天把丝胡还给老人时,老人一抖琴弓,悠扬的曲调《江河水》又传了出来。

“我如果也会拉该多好呀!”徐敏初说。

老人开玩笑地问他:“这是个要饭的手艺(过去的乞丐一般会拉丝胡),你家大人同意你学吗?”

回家跟父母一说,他们果然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徐敏初就软磨硬泡起来,最后,无可奈何的爸爸终于从供销社里给他买了一把丝胡,还把那位老人请回家教了一个月。

初中毕业时,徐敏初的丝胡拉得已经在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当时的北集公社文化站还把他作为地方文艺人才推荐到县委宣传部举办的音乐培训班,让他系统地学习丝胡的演奏技艺。

徐敏初本来以为自己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可是后来他看到村民有个头痛脑热的都要跑到隔壁大队(现村)的卫生室去看,便决心学医。他把这个想法一说,立即得到大队领导的支持。于是,他被推荐到县卫生学校培训了一年多时间,成为村民口中的“先生”(赤脚医生)。

“先生”的工作是繁忙的,徐敏初每天早早就来到卫生室,一直要忙碌到晚上八九点钟。

如果哪天去卫生室的病人较少,徐敏初就会取下墙上的丝胡擦拭一番,兴致盎然地拉上一会儿。

2013年,年届60的徐敏初在县城开元名都买了房,虽然已经不做医生了,可是有的病人听说他医术高、医德好,仍然会跑过来找他。只要有病人上门,徐敏初都热心地诊断病情,提出较为中肯的建议。

有一次,徐敏初在五岛湖公园西侧的亭子里玩,一位慢性病患者竟然跑来求医了——原来,前几天有位亲戚告诉他:“徐先生的医术可高明了,他治好过好几个像你这样的患者。”

后来,亲戚又告诉这位患者:“徐先生喜欢在五岛湖西侧的亭子里拉丝胡。”

找徐敏初看病的人多了,就有一起玩的朋友建议他:“你可以找一家医院,继续发挥余热。”

于是,徐敏初接受了军民某医院的邀请,重新坐起了诊。

在坐诊的时候,徐敏初经常看到有的患者没事就喜欢掏出手机玩一些无聊的游戏或者观看一些低俗的小视频。于是,他又想到了自己的丝胡:我何不召集几个有共同爱好的退休人员组成小型的文艺团体,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呢?

于是,他拿出1万多元钱购买了音响等设备,每天晚上义务去五岛湖公园边上搞一些文艺活动。

一开始,这个文艺团体表演的节目比较单一,观众相对较少。徐敏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积极向身边的人打听,在充分了解大家的文化需求后,开始尝试着编写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小品,没想到一下子受到了热烈欢迎。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徐敏初这个文艺团体组织表演的次数相对较少。但是徐敏初没有消极应对,他经常将表演的小视频发送到抖音平台,收获了不少的粉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