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11月18日

寻 梦

■ 刘莹莹

1968年,红窑镇人陈登祥应征入伍。

“那年能顺利被招入部队,还要得益于我的字呢。”回忆起这件事,陈登祥笑呵呵地对笔者说道。

原来,陈登祥一开始并没有参加征兵体检,征兵工作快结束时,他们学校的校长推荐说:“这孩子字写得不错,如果合格,也可以征去。”

就这样,陈登祥成为南京长江大桥第一批守桥兵中的一员。

在部队8年,陈登祥主要从事宣传等工作,因为有着良好的文字功底,他写的材料多次得到领导的夸奖,通讯作品多次在军队和地方刊物上发表。

有一次,陈登祥在一张样报上发现一帧书法作品,他品味再三,觉得魅力无穷。

他想起以前自己喜欢写字,现在,能不能把这个爱好坚持下去呢?

几乎没有过多犹豫,陈登祥买来笔墨纸砚,一心一意地练了起来。

1975年,陈登祥从部队转业后做过很多工作,但他始终临池不辍。

天赋加上努力,陈登祥的字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开始得到了一些行家的认可,认为他的作品“用笔多变,布局严谨”。

1995年、1997年,他的两幅作品被选送到水利部、省水利厅举办的书法大赛,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

2013年,已年近花甲的陈登祥跟随淮安商会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

到达北京后,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的美好,甚至可以用艰苦来形容——陈登祥住过地下室,最惨时月工资只有一千块钱。

多少次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曾问过自己:吃这样的苦有没有意义?

答案是肯定的。

在北京,他经常在工作之余去参观各种书法展览,听大大小小的书法讲座,拜访书法同道,切磋书法技艺。

曾经有一个从淮安出去的书法家朋友和他一起参加笔会,当陈登祥兴致勃勃想上去写字的时候,这个朋友悄悄地捣了捣他:“这里那么多书法大家,我们还是藏拙吧。”

陈登祥笑笑:“有了这么多的书法大家在场,我更要写一两帧书法作品,我不能错过向他们请教的机会。”

在北京的拼搏中,陈登祥为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遗余力,他先后撰写了几百幅《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心经》等作品,免费赠礼给一些学校。

陈登祥一直坚持参与和书法有关的公益活动,这些年,他已为边远贫困地区捐赠作品近千幅,对待捐赠作品的态度他非常认真,每一个字总是在毛边纸上写了又写,直到满意了为止。

除了这些,他还为俄罗斯、乌克兰、巴基斯坦等外国大使馆创作过国学内容的书法,得到外国友人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