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5月20日

把诗歌当作传单散发的人

本报记者 杨海燕

 

一年前的某天,县诗词协会会长李亚夫正在街上办事,一个和气的老人迎面走来,递过来一张红纸。

李会长见老人手中还有一摞这样的红纸,误以为他发的是传单,就本能地摆摆手。

老人笑着说:“这是我刚写的一首诗,想向您讨教一下。”

“你会写诗?”李亚夫好奇地接过来,试着朗读起来。

这是一首歌颂改革开放的诗,朗朗上口、韵味悠长,李亚夫读罢不禁连声夸赞道:“好诗,好诗!你把自己创作的诗歌印成传单发放,很有意义。”

细问之下,李亚夫得知老人叫郑中会,是涟城街道上庄村人,以收废品为生。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贫,可是他一直喜欢涟水民间流传的“十字头”等诗歌形式,坚持业余创作。

李亚夫被他打动了,又看了他的几首诗歌作品,认为他确实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便邀请他加入县诗词协会。

年轻时,郑中会和身边的同龄人都喜爱看书,可是他看的书和别人的不同——别人都喜欢《说唐》呀《呼延庆打擂》呀《明英烈》呀什么的,他倒喜欢看《笠翁对韵》等诗词类的书。

这些书看多了,有时来了兴致,他也会随口诌一些诗歌自娱自乐。

多少年来,郑中会一直保持着阅读闲书的习惯,并且他对“诌”诗也越来越情有独钟,经常是看到一件事情张口就能“诌”出诗来,被邻居称为“即才(方言)”。

郑中会还喜欢管一些闲事,别人劝他少惹麻烦,他振振有词:“我读了很多书,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该管的闲事一定要管。”

一个傍晚,他看见家门口坐着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郑中会上前询问,知道她要去十几里外的另一个乡镇,因患有肺气肿,加之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

“你的孩子呢,他们就任你独自上路?”郑中会不解地问。

在得知老人的儿女根本不管她时,郑中会生气了,他把老人搀到家里,照顾了她一个星期后,又给了她足够的路费,这才把她送上了车。

后来,他根据这个事情创作出一首关于敬老爱老的诗,自己打印出来发放。

老人的儿子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得到了这首诗,受到了教育,主动跑到郑中会的家里来道歉,从此关心起老人来。

郑中会收废品的路上发现一袋被谁丢了的面粉,当时跟他在一起的还有另外几个人,大家正商量着怎么分掉,郑中会连忙阻拦道:“掉面粉的人估计没有走远,我们还是还给人家吧。”

他坐上一辆拖拉机追了二里多路,终于找到了失主。

这件事,郑中会又把它写成一首诗歌四处发放,教育别人拾金不昧。

“我曾经给报社投过稿,可是人家不接受纸质稿,可我又不会电脑打字,所以就一直保持着将诗歌打印成传单散发的方法——看见人就发一张,我觉得这样的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