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逐梦斗龙港,拥抱母亲河》系列报道之二
这里孕育万物生灵
本报记者 徐 雪/文 王 越/图

斗龙河历史800年,直线100里,沿线排洪、浇灌4428平方公里,它是里下河流域的泄洪走廊,更是盐城人自古以来的出海大通道。洪水,曾经是中华大地的噩梦。黄河几千年的周期性泛滥,使华北平原面目全非,湖泊淤平,城池丘陵沉沦,生灵涂炭。但翻看大丰历史,却是明隆庆三年(1569年),黄淮大水灾,“田沉水底十三年”,居民灭顶之灾,苏州大批灾民迁至今大丰沿海,成为盐丁。原来,这里曾是一片诺亚方舟。柔顺,舒展,娴静,这是母亲的怀抱。如今的斗龙河,流速每秒140立方,全程分布着数百个小型闸站,既有效抵挡客水侵袭,又不会固步自封,守护恰到好处。在这里,浊浪变清水,肆虐成孕育,怒不可遏的挣扎变成静静的流淌。

 

斗龙河之泄洪走廊

 

【关键词】地理意义

我国海岸带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地区属于低洼的沉积平原,这些地区地面高程接近甚至低于高潮水位,如果没有海堤及河口挡潮闸等的保护,会不时受到潮患的威胁。里下河地区低地地面高程仅为3米左右,它所处的中纬度位置以及沿海低平的地势条件,使之具有较高的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幸好,我们有四通八达的河网。里下河区域西通大运河,南抵芒稻河,北达苏北灌溉总渠,东至海边,分布着斗龙河、新洋河、射阳河、黄沙河四条重要河流,斗龙河居于首位。

 

 

早在1128年到1855年间,黄河从江苏北部入海,长达700余年。在江苏的南端是长江入海口, 南北两方的丰富径流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形成了广阔的苏北黄河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在斗龙港以南海域,分布着辐射沙洲。岸外有辐射沙洲掩护,使海岸不断淤长,形成海滨平原。斗龙河,也在这经年累月的冲击中渐成规模,并成为其中一条较大的入海河流。斗龙河在串场河的草堰界延伸五十里河,在白驹界延伸三十里河,汇入西团牛湾河,形成老斗龙港,到达龙堤界,为新斗龙河。新斗龙河往西延伸,通兴化、宝应,往东延伸入黄海。河湾百折达黄海,淑气遄催雨泽新。斗龙河不仅催生了草堰、白驹等千年古镇,更在历史上数次用博大的胸怀,将汹涌狂暴的洪水收纳柔化,送至浩瀚黄海。

大丰是淤积平原,地形南宽北窄,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似葫芦。除沿海滩涂外,全区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斗龙河流经大丰中部,两侧为槽形洼地,自西南向东北纵贯全区。行船途中,虽然河面看上去平静,但仔细观察沿岸地貌,就会发现斗龙河的前行不是“一马平川”,而是特别曲折,所以坐在船上久了,很容易找不着北。斗龙河从白驹向东,逶迤30里,直至西团,人们习惯上称这段为三十里河。三十里河到西团西关口,有一个急弯转向东北,便是有名的牛湾河。牛湾河连续18个急弯,有时一个弯转过来,几乎还在原来一线上,弯弯曲曲直到斗龙港。从空中俯瞰斗龙河,新旧一目了然。那蜿蜒曲折、犹如蛟龙过境迂回的,是老斗龙河;那笔直开阔、犹如骏马奔涌向前的,是新斗龙河。

从地理上来说,斗龙河对于盐城,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盐城是一块绿色的平原,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米,废黄河两岸为地势最高处,海拔4—6米。以斗龙港一线为界,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到斗龙港以北地区为低洼地带,平均海拔在2米以下。南部海拔3—4米左右,区内微地貌结构在空间上变化较大。高起的自然堤或自然河流的弯曲段与沙堤封闭的低地之间,虽然高差不到1米,但在土壤质地、湿度及生物等方面差异明显。好比中国以秦岭划分南北,江苏以长江划分南北,斗龙河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盐城两种地理区位的分界线。这样低的海拔,只是略微向海倾斜,全国罕见。也正因为如此,河流,才显得更为重要。

早年的斗龙河也叫洋河,水面清澈见底,鱼虾穿梭。斗龙河河口最宽的地方有80至90多米,贯穿大中、大团、龙堤、金墩、丰富、三卯酉、四卯酉直至斗龙闸流入黄海,是兴化盐城两地泄洪入海的黄金水道。同时它也浇灌了沿途各乡镇大片农田,无论多旱的年份,斗龙河清水长流,鱼虾嬉戏,运输船舶不断。一条河流集灌溉、排涝、航运、养殖多种功能于一身。大丰西南片区的人们习惯用河东、河西来做地域的区分,河流是世代公认的“地理标志”。更有趣的是,河道还分隔出了不同的农业种植模式。据当地老百姓介绍,河西白驹镇一带土质多为黏土,适合水稻种植,河东一带多为沙土,适合棉花种植。河西种植的水稻软糯香甜,河东种植的棉花纯白多纤,农业种植的品类有了鲜明的地理特色,一条河水灌溉出两岸不同的丰收景象。不同的农产品又汇总到这里,通过里下河纵横的河网运输远销各地,河流让一切又和谐共融起来。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100多年前人们的水利智慧,完美结合、让人惊叹。700多年前,黄河与古长江裹胁着大量泥沙奔流入海,逐渐淤积形成滩涂陆地。作为古长江分支的斗龙河,蜿蜒奔突,在这个版块上撑开框架。人类的智慧顺应自然,因势利导,掘开生存的干河。从此,荒滩有了阡陌纵横,有了水气才有了灵气、人气,继而有了这座城。大大小小的闸,犹如这个纵横交错的“棋盘”上的“星”,对上泄洪、对下出海,让河道数百年来为我所用、造福一方。

 

斗龙河之滋养一方

 

【关键词】生命摇篮

作为斗龙河的一个重要节点,大丰疏港四级航道北中心河的周边,正是花开遍野的梅花湾和荷兰花海。往西南方向,是斗龙河的上游,可以探究河流从兴化流入大丰后,途经哪些地方;往西北方向,是斗龙河的下游,可以看到河水蜿蜒滋养着的田野村庄,日夜奔流不息又汇去了哪里。

 

 

春风拂面,位于大丰西郊的国家4A级景区梅花湾热闹非凡。这个依托斗龙河生态修复而兴建的景区,三分之一面积是水域。蜿蜒曲折的斗龙河穿境而过,像一面天然的镜子,把梅花衬托得柔美灵动。景区因水而建、因梅闻名。

距离梅花湾不远处,又是一个国家4A级景区——荷兰花海。斗龙河发达的水系阡陌纵横,滋养着这片土地。当来自荷兰的郁金香种球落到这里,遇水绽放,便有了中国最大规模的郁金香花海。花海得水滋养、香飘海外。

10公里以内,诞生两个国家4A级景区,这是一个独特的“大丰现象”,放眼国内外也十分罕见。探究其背后的奥妙,也许比繁盛的景区更吸引人的,是这条滋养一方的古河——斗龙河。

苦楝、野桑树、野大豆、乌桕……沿着河道前行,两岸人为植种的“背景林”占比越来越少。这些两岸边的“稀奇面孔”,不少都是被整理在册的湿地幸存植物。其中,野大豆茎蔓缠绕,会开出紫色的小花,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国重点保护的资源植物之一。野大豆具有耐盐碱性及抗寒性,在土壤pH值9.18——9.23的盐碱地上可良好生长,特别适宜黄海湿地。曾经,野大豆在中国从南到北都有生长,甚至沙漠边缘地区也有其踪迹,但由于大规模的开荒、放牧、农田改造等原因,植被破坏严重,致使野大豆自然分布区日益缩减,继而成为濒危植物。在斗龙河两岸,在这片包容性极强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像野大豆一样的生命在自然生长。它们甚至不需要得到特殊保护,因为没有刻意的伤害。业界研究发现,现在很多适宜推广种植的粮食作物,正是由类似野大豆等野外物种,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和人为驯化演变而来。这些植物都是喜湿作物,有耐盐碱的共性,无疑常年水分充沛的斗龙河是这些生物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根据地”。斗龙河腹地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珍稀动植物繁衍栖息地,天然的湿地环境为动植物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大丰位于南太平洋西岸最大的一片湿地之中。斗龙河沿线是宽广的滩涂湿地,发育完善类型齐全的盐土植被,形成各种不同环境交替分布,不仅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更为丹顶鹤、麋鹿等珍禽异兽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生境,进而为世界所瞩目。这里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是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如果要研究盐城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意义,斗龙河流域是样本。“低垂远岸丝丝柳,群泳深渊寸寸鳞。”沿着斗龙河溯流而上,相当于走进了一座生物基因宝库。你可以看到珊瑚菜、野菱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运气好的话还会与丹顶鹤、白头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及麋鹿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期而遇。

如今的中国,尤其在沿海发达地区,很少有这样一个地方,如此不经雕琢,如此富饶神秘。在斗龙河入海口,南侧成为国家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北侧成为国家级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是什么?也许是生命本来的样子。古老的斗龙河是海涂湿地文明的策源地,值得保护。这里保存着完整的遗传基因库,当之无愧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研究斗龙河流域的生态形状,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意义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大型新闻行动感谢吾悦广场全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