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01月22日

过 年

本文字数:992

◆顾盛杉

 

除夕前,母亲打来电话,叫我多买些糖果,说是我们刚买上新房,又是第一次独立过年,一定要多分糖果给前来拜年的孩子。

儿时盼过年。进入农历腊月便有了年味,到了二十三年味更浓。

掸尘、磨豆腐、蒸馒头是大人的事,孩子们就想着穿新衣、吃好的、拿压岁钱。孩子们喜欢说这样的顺口溜:“今天巴,明天巴,一巴巴到三十夜,豆腐搛搛肉叉叉,花生豆儿满把抓,爸妈不打又不骂。”

腊月二十三开始为过大年紧张准备,称为“小年”。民间从这一天起直到除夕每天都有具体活动。习俗是:“廿三小年,廿四掸尘,廿五磨豆腐,廿六蒸馒头,廿八过年节,廿九、三十等过年。”

腊月二十四是民间的“祭灶节”。这一天,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举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民间传说,这天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这天晚上每家都要把常年贴在灶头上的灶神像揭下来焚化了,送它上天,然后把灶上灶下打扫得干干净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送灶时在灶神像前的桌案供放糖果,把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会在玉帝那里讲坏话。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是男子。人们把祭灶用剩的糖果分给孩子吃,那糖果的甜味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除夕天一黑我们就上床就寝,跟西方小孩相信圣诞老人一样,做梦也一直以为会有一个仙女在给大家准备新衣服。

一觉醒来天才蒙蒙亮,我们一跃而起,母亲却在房间里传出话来:“别着急,等你爸敬过神、吃口早茶再起来!”屋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们猴急地起床,完全忘了母亲的吩咐。父亲把门一开,比我们起得更早的孩子在喊:“恭喜发大财!”父亲一边应着“好”,一边进房拿糖果分给他们。我们顾不上洗漱,跟着他们出门了。

中午回到家,我们挨个儿从口袋里往外掏糖果。母亲微笑着看我们的“战利品”,小声问谁家给了压岁钱,因为她要还给人家的小孩子压岁钱的。

大年初一拜年。老年人的春节在小辈的拜望中心满意足;小孩子的春节在长辈的赏赐中眉开眼笑;只有中年人的春节在长辈和小辈的中间夹着,既甜又苦,但那只是不经意地闪现。如今轮到自己上了年岁,早已经没有孩子们过年的心境了,只要长辈和小辈快乐就好。

这些年来,年味在大街小巷里开始淡去,即使大年初一菜市场的肉案子生意照常,超市天天开张,路上依旧车水马龙,连来自外地的擦鞋、缝包的也继续摆摊揽客。如今的年味儿去哪儿了?或许化为了每一个平常的日子,让每一个日子都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