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07月03日

拼搏十三年 不忘家乡情

■ 朱惠莉

 

今年35岁的王红喜是成集镇人,2007年从北京工商学院毕业后,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他毫不犹豫地留在了北京城,正式成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

刚出校园的王红喜为了能有地方住、有饭吃,就开始到处投简历,闲暇时还在电器城做兼职。干了一段时间之后,王红喜觉得在电器城卖东西,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好在这时他成功应聘到一家大公司做知识产权代理,这与他所学的法律专业也很对口。天性喜欢“折腾”的王红喜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身上的闯劲没有因为生活安逸而有丝毫退减,他想要进军更大的市场,进入更加具有挑战的陌生行业。

2009年,通过朋友介绍,王红喜来到了“淮扬村”餐饮公司工作,因为专业不对口,对餐饮行业也不了解,他在“淮扬村”做了一名办公室文员,每天整理材料、打印文件。老板每月付给王红喜的工资只有千把块钱,虽然工资很低,但吃住不愁。王红喜非常珍惜这个工作机会,每天怀着满满的信心去上班,闲暇之时便去了解餐饮行业的发展。

渐渐地,王红喜开始接触公司市场部人力资源的工作,他试着去帮公司招工人,到校园招兼职。这份工作,给了王红喜与人力资源结缘的机会。为招到合适的工人,王红喜跑遍了北京城,每天坐公交到各个区去推销。地铁、公交到不了的地方,他就从公交站台下车之后再步行三四里路,挨家挨户进行推销。为了跟上“时代”,他还时常与在线招聘、分类信息网站等打交道。

同年年底,公司决定安排他到河北“磨练”。准备大干一场的他,就这样背着行李来到了新开设的唐山分店。从无到有,很快他将团队扩大到了数十人。

2010年,唐山分店在他的带动下开始了专营体验式培训、会议服务、就业创业培训、研学培训等业务。

在这里,王红喜能吃苦是出了名的。因为一开始不熟悉这个行业,客户问的很多问题都回答不上来,也遭了不少白眼。 但是一想到家里人辛辛苦苦供自己上大学就是为了让自己干出一番事业,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咬牙坚持。就这样,王红喜努力奋斗了两年,业绩和收入都有了很大起色,他又被调回到了久违的北京总部。

为了能让自己更专业,王红喜回京后开始白天跑业务,晚上回到住处自学,凭借着自己在餐饮HR行业积累的经验和资本,2018年底,王红喜加入新成立的新时尚餐饮有限公司,任人力资源总监。

在北京打拼的同时,王红喜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公益事业。在大学期间,他就加入了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王红喜一直作为志愿者服务在一线;残奥会期间,他用热情、细致和专业的服务向世人传递着奥运精神。“参加残奥会获得的正能量足够我受用终身。”王红喜回忆说。为奥运服务让他过得十分快乐,不但如此,他还结识了一批和他志同道合的人,大家都心系奥运,带着梦想,走向世界。

多年来,王红喜没有因为个人的成功而忘记对家乡的关注。他始终坚持善行天下,热爱公益事业,关心孤寡老人和弱势群体,离乡多年仍多次回乡奉献爱心,支持家乡建设。十多年间,他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和资源,成功地重新创建扩大“淮安人在北京老乡会”,团结联系在京淮安游子,为宣传推介发展家乡贡献力量。

2008年以来,老乡会发挥互联、互通、互助的平台优势,开展乡友创业兴业助力活动, 连续六年举行乡友联谊会,不定期举行各类主题活动,参与者涉及方方面面,大家在一起忆乡情、话乡愁,为家乡发展献良策。

提起老乡会,王红喜的初衷是联络起在京的淮安同乡,为大家建立一个互通平台、交流渠道,让在京的淮安游子拧成一股绳,一方面大家互帮互助,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也形成一个在外为家乡做慈善的窗口,群策群力。如今,老乡会多次开展公益活动,帮助身边和老家经济困难和急需帮助的人。年初,王红喜和老乡会其他的爱心人士一起发起公益助学行动,对家乡的贫困儿童展开“一对一帮扶”。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将这项‘事业’进行下去,以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涟水是我们的根,作为一个从涟水走出来的人,看到家乡父老乡亲生活艰难,希望能尽自己所能为家乡的困难群众贡献一份力量,传递正能量,弘扬爱心善举。”王红喜坚定地说。